《The Real Story》By 報導者
由台灣獨立媒體《報導者》所製播。以調查報導為主的記者們,把走進的現場、發現的故事、採訪的幕後、遇見的人物,透過訪談、對話、第一人稱敘事帶給你。希望以聲音的形式,陪伴你關心世界、走入在地、聽見多元社會脈動。 節目包括三個單元:#去現場 、#記者給你當、#你為什麼要,歡迎緊追《報導者》臉書粉絲團、Instagram、電子報,許願節目來賓、參與提問,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。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,無廣告、無付費牆、獨立又開放的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 問卷:https://bit.ly/3fyw098 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 關於《報導者》: 官網: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 訂閱電子報:https://bit.ly/3k2P42Z 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wreporter Twitter:https://twitter.com/tw_reporter_org
News 2 évad 40 rész Default subtitle
「機關槍在我眼前掃射」聽兩代緬甸人說,此刻人民抗爭的原因、方法和代價
54 perc
26. évad 2. rész
本集由經歷了緬甸兩次大型民主抗爭,躲過機關槍掃射、失去朋友、與父訣別的兩代緬甸人,和長期關注緬甸發展的記者楊智強,告訴你緬甸正在發生什麼、國際組織和強權的角色、台灣人能夠做些什麼、如何關注緬甸抗爭的最新進展。
2月1日,緬甸軍方發動政變,監禁翁山蘇姬和其內閣成員,引起緬甸多處人民抗爭,以及包括公務員、勞工等各界罷工和不合作運動,軍方強力鎮壓,至今超過200多人死亡、數千人受傷。
報導者透過文字和現場收音,記錄緬甸國內和在台灣的緬甸人集會,讓你理解,60幾年來他們承受了什麼,槍口下長大的兩個世代,追求民主的決心為什麼如此強烈,打死不退?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9cX5hL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延伸閱讀:
【匿名報導、祕密行動──緬甸政變後,軍方搜捕下的新聞戰鬥】https://bit.ly/3fecXEO
【緬甸政變後,海內外緬人如何展開不服從運動、自力救濟?】https://bit.ly/2M1GdT1
【從香港和泰國抗議者獲得靈感,緬甸Z世代帶動春天革命】https://bit.ly/3rVF9jc
本集來賓:
企劃主持:劉致昕
現場採訪&後期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在收容所裡錄一集:零撲殺然後呢?他們辦音樂季、夏令營、在Motel開課,教你當動物們的好朋友
60 perc
3. évad 8. rész
#現場錄音:高雄燕巢動物保護關愛園區
800隻狗、6名獸醫、10位清潔人員;兩天一夜的音樂季、Motel裡的狗狗按摩課、收容所裡的夏令營。這是一座流浪動物收容所的轉型故事,也是零撲殺時代,解決台灣流浪動物問題的關鍵之一。
製作團隊南下高雄,在收容所裡過了一天,與獸醫一起巡狗舍、跟狗兒一起放風,聽收容所的團隊剖析流浪動物的問題關鍵。他們是一群加班寫案子、另籌經費試著解決14萬隻流浪動物問題的公務員,是《十二夜2》的主角之一,更是幫助人與動物練習共處的助教。
請聽,他/牠們的聲音。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6Dc3Nv
????延伸閱讀:
【專題│流浪動物零安樂死政策的殘酷真相】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topics/no-killing-policy
【多媒體敘事│零安樂死政策──流浪動物的新天堂樂園?】
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animal-protection/
???? 填問卷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 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 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_podcast
本集襯樂使用:
Peppers Theme by Kevin MacLeod
Link: https://incompetech.filmmusic.io/song/4998-peppers-theme
License: http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/4.0/
Immersed by Kevin MacLeod
Link: https://incompetech.filmmusic.io/song/3900-immersed
License: http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/4.0/
There is Romance by Kevin MacLeod
Link: https://incompetech.filmmusic.io/song/4520-there-is-romance
License: http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/4.0/
小單元|重要插播:疫苗開打後的須知與解惑(種類、副作用、能旅行嗎)
28 perc
2. évad 25. rész
小單元:關鍵新聞記者給問
疫苗開打了,記者陳潔、皓翔,快問快答告訴你一些你該知道的事、回答聽眾們的問題:
新冠疫苗的開發怎麼這麼快?(創歷史紀錄)
世界上疫苗開發的進展?各國接種情況
台灣使用的廠牌已在哪些國家接種?
親戚對疫苗蠻恐懼的,怎麼辦?
不同的族群有哪些不同的風險?
疫苗的副作用?
接種疫苗之後就安全了嗎?可以到處跑了嗎?
台灣病例樣本少,是否影響國產疫苗的有效率?
????延伸閱讀:
【疫苗進行式:COVID-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】
https://bit.ly/3shieyQ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f3FBIr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來賓:報導者記者陳潔、柯皓翔
企劃主持:劉致昕
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我身體裡有個她:我為什麼想跨越性別、跨出去後如何愛?
55 perc
2. évad 24. rész
跨性別是什麼意思?跨越性別可能嗎?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?選擇前後,他/她們的生活有什麼變化?家庭、學校、職場、交友,她/他們各遇到什麼樣的幸福跟困難?
「許多跨性別者,越早確定自己的性別認同,可能就越痛苦,」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奧莉薇遺憾地說出現況,但跨性別者Kiwebaby在節目中分享的個人經驗,也讓我們看見,家人、朋友的支持,如何讓她選擇做自己之後,不一定必須付出慘痛代價。
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導演楊雅喆從田野調查中,看見跨越性別愛的可能,「能不能愛一個人就愛他/她的靈魂?不管他/她是你的另一半,或者小孩,」這是楊雅喆想拋出的提問。
????《報導者》關心您,若需要協助,可聯繫以下自殺防治單位:24小時安心專線(1925)、生命線協談專線(1995)、張老師專線(1980)。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qOPqMI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延伸閱讀:
【穿裙子的男孩們】https://bit.ly/2OL1r8R
本集來賓: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奧莉薇、導演楊雅喆、Kiwebaby
企劃主持:劉致昕
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小單元|甄昕話:得獎感言、回覆你的留言、求聯名
26 perc
2. évad 23. rész
這集是小單元新實驗。
用婉甄跟致昕的真心陪你度過通勤跟廁所時間(?),讓你更了解報導者一些。
得獎感言:KKBOX風雲榜年度最佳節目、最佳新進節目
給其他創作者的話
團隊最近動態:200人演講,只有1人想當記者
一封高中生的信
回覆留言:給掙扎要不要當公務員的你、家有毒癮者的你…
徵求聯名、實體活動建議、IG追蹤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rRcImq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企劃主持:藍婉甄、劉致昕
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「你為什麼不檢舉你爸媽?」被遺忘的政治受難者家屬,他們如何長大?
60 perc
2. évad 22. rész
#戲裡戲外 跟著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看見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家屬的真實經歷。
影集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,透過大量田野調查資料重建1980年代的臺灣,戲裡也藏著許多至今仍少為人知、卻影響台灣社會極大的議題。透過戲裡戲外的對談,我們聚焦、看見那些被遺忘、不配了解的聲音。
本集我們跟著楊雅喆導演看見劇裡情藏著的真實故事,C(化名)的父母在美麗島事件後被捕,包括C的三個孩子至今仍痛,他們的處境就是你看見的影集劇情。另一位來賓蔡海如小姐,家族中從日治時代至今,三代皆為政治受難者,爸爸在她9~19歲時被監禁,蔡海如的成長經驗是什麼?她如何開不了口、如何讓自己察覺、忍痛、找尋?
國家暴力的傷口仍在,只是烙印在那些無法發聲、無法言談的後代身上。當他們願意發聲、能夠發聲,請你傾聽。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l2UYC9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延伸閱讀:
【尋找政治隱傷者──那些受難者、他們的家人,還有我們】https://bit.ly/2N4s4EW
【尋找政治隱傷者──父親影子下的女兒們】https://bit.ly/3t9w4mY
本集來賓:藝術家蔡海如、導演楊雅喆、C
企劃採訪:劉致昕
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邊吃鳳梨邊聽:中國禁輸鳳梨事件,台灣農民、十年農業線記者看見什麼?
42 perc
2. évad 21. rész
中國禁輸台灣鳳梨新聞一出,報導者記者慧貞就多方採訪農民、產銷商、研究單位等,原來農民間早已傳言已久。這集,跑農業線十年的慧貞,爬梳過去十多年來台灣水果賣往中國的市場如何一步步出現,也從東京食品展現場替我們解釋,國際貿易之中,水果外銷的眉眉角角。
本集回答大家最在意的幾個問題:
????這次台灣鳳梨為何被禁?真的是一場政治操作?
????中國禁令對第一線農民造成哪些衝擊?
????外銷量佔全台鳳梨總產量一成,對農民影響有多大?
????太依賴中國的風險早出現:中國市場曾出現三次警訊,為什麼仍接中國訂單?
????台灣鳳梨不能賣到其他國嗎?
*本集結合二、三十年經驗的農民、產學專家、資深記者對台灣農產的經驗和愛,可搭配香甜的台灣鳳梨服用。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sNwsY2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延伸閱讀:
【6年內2度遭中國突襲,台灣鳳梨如何跳脫「養套殺」外銷迴圈?】
https://bit.ly/3bbV7zQ
????音樂使用:
https://icons8.com/music/author/-1661
本集來賓:《報導者》記者林慧貞
企劃採訪:劉致昕
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拜訪藻礁a.k.a.7600年的「巧克力酥派」:它的身世、作用、與台灣人的故事
52 perc
2. évad 20. rész
我們收到許願,希望介紹藻礁,於是我們跟著蹲點超過1年的藻類專家,直接踏進海裡了,拜訪那塊像巧克力酥派的桃園藻礁。
過去7600年,粉紅色的殼狀珊瑚藻在這裡,以每年0.1公分的速度,長成如今沿海27公里長的世界最大淺灘現生藻礁。
一塊1998年才被看見的藻礁,一座22年前設立的工業區,一紙21年前拿到的環評許可、還有一座正在蓋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。這集,我們去桃園大潭現場,以20年的跨度,看見這個地方的轉變、藻礁跟台灣人的故事,以及我們所討論的選擇跟挑戰。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2PcluNt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本集來賓: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劉少倫
企劃採訪:劉致昕
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「自由原來很貴」機長、酒店公關、在台港人自述:我撐過的一年、我想要的新年
36 perc
2. évad 19. rész
我們都知道過去一年不一樣,但我們不知道所謂「天翻地覆的日子」是什麼模樣。19歲開始半工半讀的酒店公關說,過去一年像雲霄飛車一樣;開飛機的機長則學會不擁抱自己的小孩、帶睡袋住旅館;兩個正在讀大一的來台港人,日子用肉燥飯配綠茶勉強著過,他們沒想到,一次朋友的邀約、上街遊行,人生就此翻了過來,他們有話要跟海洋另一端的家人說。
3段故事,3個願望,同一種在艱難中的堅持。做這集,向每一個支持著自己好好生活的你致敬,給每一個誠摯的心願祝福,祝在世上不同角落的你,新年平安、平日快樂。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rvOnSz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延伸閱讀:
【酒店公關黃蛹:疫情讓我們達成不可能的任務,有工會了!】
https://bit.ly/3jtMvXM
【747貨機機長劉昭宜:連孩子都不能擁抱的日子】
https://bit.ly/3p5LYww
????襯樂/音效使用:
小森平的免費音效 https://taira-komori.jpn.org/freesoundtw.html
https://icons8.com/music/author/uncleboris
「台北和你宵」活動現場紀錄 https://bit.ly/2N6hMDQ
本集來賓:酒店公關黃蛹、華航機長劉昭宜、來台港人阿七、Joe
主述:劉致昕
採訪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追蹤台灣非法魚翅生產鏈:船東、餐廳、店家怎麼說?揭開餐桌上的祕密
51 perc
2. évad 18. rész
餐桌上的魚翅是怎麼來的?非法魚翅是如何突破法網、自成獨立產銷鏈,直送加工廠和餐廳?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調查,台灣的捕鯊量世界第四高,出口量是世界第一;過去4年,漁業署開罰的違法捕撈案件中,補鯊更佔了近7成。是什麼原因、什麼方法,讓部分台灣遠洋漁船挑戰法律紅線?
《報導者》團隊走訪港口、船公司、加工廠、年貨大街和宴會餐館,走進產業聚落和產銷現場,聽聽當事人們怎麼說。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9sA9ut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延伸閱讀:
【千萬罰鍰也難嚇阻,非法魚翅如何被送上你的餐桌】https://bit.ly/2MTxJgU
【專題|未竟的遠洋治理:從非法魚翅、強迫勞動到觀察員之死】https://bit.ly/3cA5XAy
本集來賓:《報導者》總編輯李雪莉、記者楊智強
企劃主持:劉致昕
節目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#街訪 無家者尾牙:他們唱的歌、過的人生、街頭上的生活
53 perc
2. évad 17. rész
這集婉甄到台北車站外、無家者的尾牙收音。王大哥唱了好幾首歌給我們聽,歌背後,是他大起大落、最後選擇離家的故事,尾牙上他寫在春聯上的是「天天開心」。美蓮姐則隨身帶著陣頭帽,那是她在全台打零工的獲得。
他們的尾牙是群募來的,春聯寫完,有人貼在車站牆上,或是自己的紙箱。
致昕專訪5年來為無家者議題工作的「人生百味」團隊成員阿勇、阿德,聽他們談談關於街上的生命,和他們讀到的屬於整個社會的故事。
????為什麼在北車外辦尾牙?
????「王大哥」的故事、歌聲
????無家者的故事裡,有哪些共同點?
????高達7成無家者「有工作」:舉牌、派報…你會在哪裡看見他們的身影?
????街頭上的女性視角
????從無家者的故事中,看見的自己
????「無家者的定義不斷的演變、家的定義也是」
????如何與無家者互動?如果我的家人選擇當無家者,我該?
????彩蛋
《報導者》關心您,若需要進一步協助,可聯繫全國自殺防治中心、24小時安心專線(1925)、生命線協談專線(1995)、張老師專線(1980)。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bEtkZw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延伸收聽/閱讀:
【一個人的十字路口:舉牌人朝不保夕的勞動真相】https://bit.ly/2YiTlpq
【為什麼他們回不了家?街頭最底層的女性無家者】http://bit.ly/3cLExp3
本集來賓:王大哥、美蓮姐、《人生百味》的巫彥德、朱剛勇
企劃主持:劉致昕
節目製作、採訪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我如何染上賭癮、負債千萬?一場過來人與博弈門診醫師的現場對話
54 perc
2. évad 16. rész
在博弈專題(S2EP5,6)播出之後,我們收到廖醫師的來信,原來,去年開始台灣出現了第一個專門針對賭癮個案開設的博弈門診,診間裡廖醫師看見線上博弈對人們留下的影響,對家庭、生活能力、心理的破壞。醫師想讓更多人知道,上癮是如何發生、大腦是如何開始生病的。
同時,我們找到了博弈門診的患者,也是Podcast《不切實記》的主持人——Summer,這場醫生和個案間的對話,誠摯、真實、深刻,那是千萬賭債、3年賭癮時光之後,Summer想與大家分享的事。謝謝兩位來賓。這集,給所有使用網路、或者有行為/物質上癮症狀的當事人,跟他們的家人。
????你怎麼判斷自己成癮了?怎麼求助、想辦法停下?
????空虛、懊悔、憤怒……在戒癮途中,會遇到甚麼事?
????為什麼戒癮中,會很容易因為接收到「暗示」而復發?手機對我們做了什麼?
????如果我有朋友、家人賭博成癮,我該怎麼辦?
????面對成癮者,打罵、幫他還債有用嗎?怎麼幫助他才是最好的?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symdYC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延伸收聽&閱讀:
Podcast《不切實記》
https://unrealistic32.firstory.io/
從一客4000元涮涮鍋開始的跨國調查:追查線上博弈代工商,他們如何每週跨國洗錢50億?
https://bit.ly/2LIE52s
黃金籠裡的台灣特助:在菲國替老闆洗錢、置產、叫小姐,線上博弈產業如何影響台灣青年就業?
https://bit.ly/3bSt5do
【真的假的?成癮是大腦導航迷路了?】
http://bit.ly/2JHL0DY
本集來賓: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精神科醫師廖泊喬、Podcast《不切實記》主持人Summer
企劃主持:劉致昕
節目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走進「出租情人」和交友軟體的世界:報導幕後,記者看見的關係與愛戀
43 perc
2. évad 15. rész
過年需要知道的事(一):新型態的交友、多元關係,和被帶回家見父母的出租情人。
為了理解出租情人的服務,記者孔德廉先從網路上找到聯絡方式,告訴對方條件、和帶回家見媽媽的「需求」,配對成功之後,真的把出租情人帶到了餐廳,和佯裝媽媽的報導者主管,以母子和女朋友的身份,完成一場三人飯局。本集,德廉從出租情人的專訪出發,告訴我們在幾家交友軟體公司的專訪之後,從演算法、數據、和當事人的說法之中,他看見的社會現象。網路時代,寂寞的去處如此多元,人與人之間,透過線上線下的不同應用,以秒鐘為單位、或更久的時間,陪伴彼此。
你有交友軟體上的故事要告訴我們?
或你是其他國家的出租情人?
還是有什麼關係過年期間、被問關係、被問交友的建議?
Ig上告訴我們: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osA4NL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延伸閱讀:
追求「無體溫」的親密關係
https://bit.ly/3i7UwAZ
世紀之疫下的親密關係:被演算法推升的數位愛情,撫慰了誰?
https://bit.ly/2N1I1LV
本集來賓:報導者記者孔德廉
企劃主持:劉致昕
節目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????襯樂使用:
Apero Hour by Kevin MacLeod
Link: https://incompetech.filmmusic.io/song/3375-apero-hour
License: https://filmmusic.io/standard-license
我試圖停下違法開發案,這是我的代價、我的告白:獨家專訪美麗灣案承辦公務員
52 perc
2. évad 14. rész
經過1個月的考慮之後,高筱慧終於開口,說出等了10年的告白。她是經手美麗灣案的基層公務員,她將說出行政倫理、公文往返、高層會議之間,一個違法開發案是怎麼闖關成功的。曾經試著停下違法開發事實,甚至公開提出告誡「蓋愈多、政府會賠愈多」,但縣府怎麼對她?如今台東縣府賣49筆國有地、需付出6.29 億國賠的仲裁結果,仍是公務員的她,有何體悟?想跟當時、跟現在的縣府同仁說些什麼?
你聽見的告白,將不只與一個開發案有關。《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》施行已20年,全台有36萬個公務員,關於BOT、關於公務人員的使命,請聽她的體悟。
????音源資料授權/來源:
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
109/10/24 台東縣府《重回杉原灣記者會》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hIvYhD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✉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本集來賓:
企劃主持:劉致昕
節目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「主持人最失敗的訪談是?報導者是不是很容易單身?」年末真心話特輯:5個聽友現聲、製作團隊給問、新聲報到
50 perc
2. évad 13. rész
不是天天過年,所以年末這一集,要把握機會讓真心話大放送。我們把麥克風開放給聽眾,讓大家想說什麼、就說什麼。
一位小姐說,《報導者》Podcast陪她漫長的出差旅行,但執行公務時要小心不能哭。一名男士說,《報導者》的聲音讓他對媒體的真實還有信心。一位年輕警察說,難得有媒體能夠同理他們的處境,但有一些問題,可不可以請你們去調查啊(許願)。還有軍中的長官、精神困擾的聽友分享,我們怎麼陪他們走過。
除了來自聽友會現場的5個聽眾實況發言,還有許多聽友透過IG點菜想問:主持人最失敗的訪談、一集節目如何誕生、報導者們是不是很容易單身、今年度的捐款危機現在如何?
最後,製作人婉甄正式成為《報導者》的一員,聽聽她第一個月對這家媒體的觀察,對這檔節目的未來想像。
????追蹤《報導者Podcast》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8KcZ2a
????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 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 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本集來賓:5位聽友
企劃主持:劉致昕、藍婉甄
節目製作:藍婉甄
社群經營:洪琴宣
????本集襯樂使用:https://icons8.com/music
邊泡腳邊寫出年度十大單曲:訪部落黑膠歌后王秋蘭feat.阿爆:「寫的都是我們的生活,為什麼會入圍啊?」(B面)
51 perc
2. évad 12. rész
聲音紀錄專輯 #跟阿爆回家 (B面)
這是第一次,部落黑膠歌后王秋蘭aka阿爆的媽媽aka金曲年度專輯文化顧問,錄Podcast。
路上,我們坐在阿爆的車裡聊天,聽她在外婆去世之前完成的古謠收錄,如何帶她唱出現在你聽到的聲音,在外婆生前錄下的收音紀實,如何催生其他部落更多的文化保存行動?曾登上世界最大音樂節舞台的她,回國後怎麼做、讓原民明白自己的文化不是「次等的」?
阿爆媽媽不愧是過去的婚禮歌手、電台主持人,訪談裡把大家逗得樂不可支,原來蝸牛、爬山、和女兒的聊天,都是她寫詞的靈感來源,「只有從生活中誕生的歌謠,才是原民歌謠」。如果當時能拿下金曲獎最佳作詞,她上台要說什麼?阿爆媽媽把背了2個月的得獎感言告訴我們。
錄下了十幾個音檔的旅程,阿爆最後在麵店裡,告訴我們她想跟大家說的事,雖然配著電風扇、電視新聞的聲音,普通的排灣女子,還是給了在場的我們,在風雨飄搖有時無光的生命中,繼續自己自己的勇氣。有彩蛋,請一定要聽到最後。
Masalu :)
本集來賓:阿爆(阿仍仍)、王秋蘭、陳參祥
企劃主持:劉致昕
節目製作:藍婉甄
社群協力:洪琴宣
共同採訪:陳星穎
攝影:許育蒨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4QYaJl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本集襯樂使用:
Clear Waters by Kevin MacLeod
Link: https://incompetech.filmmusic.io/song/3516-clear-waters
License: https://filmmusic.io/standard-license
再見心上人(東排灣古謠)_王秋蘭(愛靜)第一張唱片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jcZPU4lJPc
????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我們真的去台東了feat.阿爆(阿仍仍)|在體育館裡與孩子練歌,「要他們知道自己是一個很棒的人」(A面)
48 perc
2. évad 11. rész
聲音記錄特輯 #跟阿爆回家 (A面)
我們4個報導者,去了2次台東、超過一個星期,跟著阿爆走進體育館、部落、麵店,認識這位普通排灣女子aka 2020年音樂獎項最大贏家。
17年前以國語流行音樂組合阿爆&Brandy出道,2020年,阿爆用一張原民族語專輯,拿下金曲、金音兩大獎項的年度專輯,出現在演唱會、同志遊行、校園裡,即使是族語,也能流行、也打動人心。
她帶我們去台東長濱,一個沒有火車站的鄉鎮。這裡有群孩子,每天練習傳統歌舞至少2個小時,阿爆在過去半年間,透過台東縣府的安排,成為他們的「音樂導師」,陪他們創作、帶他們登上演唱會歌唱。阿爆說,這群孩子跟韓國準備出道的練習生一樣,訓練嚴格,唱功厲害。帶他們的婉婷老師解釋,對孩子這麼嚴格,是希望不管原民、客家、新住民出身,他們都能唱出自己的聲音,「知道自己是一個很棒的人。」那這也就是阿爆三張族語專輯創作至今,看見的風景。
warning:內含大量現場錄製表演音檔,好好聽。
本集來賓:阿爆(阿仍仍)、婉婷老師、長濱國中長鼓原舞社
企劃主持:劉致昕
節目製作:藍婉甄
社群協力:洪琴宣
共同採訪:陳星穎
攝影:許育蒨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nF2DaD
????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_podcast
????本集襯樂使用:
Clear Waters by Kevin MacLeod
Link: https://incompetech.filmmusic.io/song/3516-clear-waters
License: https://filmmusic.io/standard-license
Gymnopedie No. 1 by Kevin MacLeod
Link: https://incompetech.filmmusic.io/song/3837-gymnopedie-no-1
License: https://filmmusic.io/standard-license
????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我為爸爸寫信給總統:我們坐上鑽石公主號,被隔離、被確診、成為有編號的人
45 perc
2. évad 10. rész
2020,你過得好嗎?告別這意外的一年,我們想給你這對父子的故事。
來賓麥家碩,是鑽石公主號乘客,也是在船上與85歲爸爸一起確診的「有編號的人」。本來是一趟父子的輕鬆度假之旅,沒想到卻成為歷時50幾天的隔離、確診、在日本住院而後康復回台的漫長考驗。在見不了醫生、看不到陽光的內艙中,他如何支持咳血的爸爸度過確診前的隔離日子?在日本與爸爸分隔兩醫院的他,如何成為其他國家確診長者的幫手?在不可測的日子,病毒之前,LINE群組裡給了他什麼力量,他想些什麼、體悟了什麼?
2020在他生命中留下許多印記,笑聲中,我們聽麥家碩走過的那段路,迎接2021。
????麥家碩是少數願意公開暢談經歷的確診者,他接受《報導者》採訪留下的隔離日記,收錄在報導者新書《世紀之疫:揭開COVID-19下,人性、病毒、新世界的深度紀實》,他也將現身新書講座台中場,與聽眾分享更多經歷。
購書連結:https://bit.ly/3mlYxlW
新書講座台中場(無須購票,自由入場):
日期:1/10(日)1400-1600
地點:新手書店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nF2GDl
????2020,你過得好嗎?如果有故事想說,歡迎分享給我們:podcast@twreporter.org
????填問卷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_podcast
本集來賓:報導者資深記者曹馥年、麥大哥
企劃主持:劉致昕
節目製作:藍婉甄
社群協力:洪琴宣
24小時待命、幫忙求職、協尋家人:一個水電工出身的性侵害案件專股觀護人,和他「學生們」的更生故事
49 perc
2. évad 9. rész
洪生輝是第一個得到台灣保護服務工作最高榮譽「紫絲帶獎」和全國優良公務員榮譽的觀護人。他的工作,是監督輔導兩、三百個假釋個案,觀察假釋期間的表現,判斷再犯可能。超過10年,他以性侵害案件專股觀護人身份,近距離理解因性侵犯罪而入獄的服刑人,看著他們展開更生。
他分析出6種性侵犯罪模式,並且進修心理學,以犯罪路徑的方式理解個案、降低再犯的可能性。他跟學生們換LINE、幫他們找工作、協尋家人與住處。甚至,他回頭與教育單位合作,從國高中生的輔導開始著手、拉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們一把。從觀護人的視角,他一路回溯犯罪者的成長史、家庭關係,他看見什麼生命故事?年輕時從事基層勞動工作、曾是水電工的他,為什麼在成為人父之後,學法律、讀心理學,走上書記官、觀護人的工作?
從宜蘭來到台北錄音室的他,以50分鐘的訪談,帶我們看見沒有光的社會角落,和他成為光的過程。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7L9aJE
????延伸閱讀:
【社區性侵犯第一線的監控者──在威嚇與人情間游移的觀護人】https://bit.ly/3oC3UyP
【專題│違憲邊緣的治療之網──台灣性侵犯強制治療爭議】https://bit.ly/3n7thbp
???? 填問卷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 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 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_podcast
本集來賓:報導者資深記者張子午、宜蘭地方法院檢察署觀護人洪生輝
本集襯樂使用:
Working Hard With Desire And Hope by MusicLFiles
Link: https://filmmusic.io/song/6123-working-hard-with-desire-and-hope
License: http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/4.0/
企劃主持:劉致昕
後期製作:藍婉甄
社群協力:陳思樺
【專訪金馬得主】她如何記錄那場轟動全球的中國民主抗爭內幕,卻在8年後才能告訴世界?
35 perc
2. évad 7. rész
她是本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主、也是前《陽光時務》記者,來自香港的李哲昕,沒料到自己會長期跟拍轟動海內外、一座中國「民主村」的起落,如今再用3個小時的紀錄片《迷航》,還原過程與人物本色,思索文明發展和民主制度如何不迷失?
2011年,因土地被村委會私下變賣,廣東的烏坎村民向政府申訴未果,引爆警民衝突,發展為全球關注的「烏坎事件」。隔年,村委會改選、抗爭派上位,烏坎被包裝成中國指標性的基層民主經驗,成了「民主村」。但在那之後,民選的村主任被官僚結構牽制、被判有罪,抗爭力量消散、領袖被迫流亡……一切,被李哲昕的《迷航》清晰記錄。
這是一場不一樣的訪談,是兩個記者討論關於「怎麼在中國故事中報導真實」、是主持人探詢紀錄片導演花8年生命還原底層人物執念的一場對話。李哲昕抽離自己、自制地尊重村子裡每個人的各種表現,這麼做的原因之一,是要「讓每個中國人民的真實原色被看見,一層層疊起來,自然就成了中國的顏色。」
短短一句話,卻是全世界紀錄者面向中國時的挑戰,她如何做到?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0XUPHd
????延伸閱讀:
【抗爭,往前,可是往哪一邊──李哲昕的《迷航》與中國民主紀事】https://bit.ly/2J5sSam
???? 填問卷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 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 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_podcast
黃金籠裡的台灣特助:在菲國替老闆洗錢、置產、叫小姐,線上博弈產業如何影響台灣青年就業?
35 perc
2. évad 6. rész
在菲律賓,有一群台灣人被聘為特助,處理老闆的洗錢、置產、管理、性需求。這裡的基層員工被巴士團進團出接送,保護生命安全、也方便監控,若是洩露公司機密,電擊棒伺候。為了高薪,他們必須交出戶頭、賄絡海關,忘記道德那條線。
在台灣、內湖一條街,有3萬人以上在同個產業裡,領其他產業的1.5倍高薪。他們沒有名片、隱瞞家人,薪水只領現金、公司沒有紙本文件。不留痕跡的一座線上博弈帝國,在台灣以文字客服、軟體設計之名,吸收人才,已成人力銀行一大客戶。
從一場面試開始的跨國調查報導,要告訴你這是一條可能無法回頭、有如慢性吸毒的發財路。請聽,來自產業中那些黃金籠子裡的告白。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 https://bit.ly/2ImQ97l
????延伸閱讀:
【投書|慢性吸毒的半年──我南漂菲律賓當博弈特助的日子】https://bit.ly/3nsvON4
【吃「菠菜」的人──那些南漂菲律賓的台灣博弈移工】https://bit.ly/38SDuEn
???? 填問卷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 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 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 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_podcast
從一客4000元涮涮鍋開始的跨國調查:追查線上博弈代工商,他們如何每週跨國洗錢50億?
37 perc
2. évad 5. rész
《看不見的線上博弈帝國》(上)
一家每週洗錢五十億的「文字客服」商,藏身於台北的辦公室竟是雕龍畫棟、金紅相間,有如人民大會堂,裡頭有以現金三千多萬買跑車的中國商人,也有以清明上河圖為背景的視訊睹間。
本集,由總編輯李雪莉、資深記者孔德廉帶你走進橫跨台、菲、中跨國洗錢集團的汐止辦公室,一篇成為一年後警調破案關鍵的調查報導,如何在當時揭開這場一年洗錢2600億的跨國騙局?
這場騙局,如何在台灣政府部會眼皮之下「合法生存」?買通國會、靠媒體洗白的洗錢業者,如何以「線上博弈代工商」之名,在台灣創造超過三萬人的新興產業,成為你我身邊人的老闆?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 https://bit.ly/30XgMGg
????延伸閱讀:博弈代工轉向洗錢代工,奕智博如何一週洗白50億? https://bit.ly/3pje2xz
???? 填問卷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 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 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 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_podcast
為什麼「無聲」?專訪葉永鋕的老師,理解校園性霸凌受害者、行為者、和老師們所面對的
58 perc
2. évad 4. rész
在電影《無聲》之後,許多人對於校園內的性霸凌、性侵害、性騷擾和其通報機制有許多疑問,本集邀請《報導者》資深記者曹馥年、高雄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督導瑪達拉・達努巴克,深入解答。
馥年在去年對世新大學L同學一段性霸凌的影片展開調查,她先從民間與官方的通報案件數量中看見落差,從受害者、教育工作者的採訪中,看見校園性平事件防治的現況與難。
在二十餘年前擔任葉永鋕輔導老師的達努巴克,帶領我們看見通報機制背後的真正問題:性別結構下如何讓許多人不知不覺的成為性霸凌的行為者,或選擇漠視。他教我們怎麼看見性霸凌行為者發出的訊號,不用訓導,真正的去創造改變。他三度哽噎,從葉永鋕生前、死後,他在校園裡做的和來不及做的事,告訴我們能夠做些什麼。
最後,我們也錄下達努巴克想對行為者、受害者和各地的老師們,想說的話。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nF3F6o
????延伸閱讀:
*正視性侵受害者 不再讓他/她孤單:https://bit.ly/38aB5od
*跨台日對談:通報性侵會害了孩子?揭開校園結構的層層沉默:https://bit.ly/3l5zkfC
*玫瑰少年的痛不曾遠離:世新宿舍性霸凌事件,後來呢?:https://bit.ly/3oYN0vh
???? 填問卷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 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 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 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_podcast
#同志遊行給問 亞洲最大同遊怎麼開始的?為什麼有人要用「裸露」發聲?
51 perc
2. évad 3. rész
*本集含有與性相關名詞,身邊若有未成年者請斟酌收聽。
本集由18年來,經歷第一屆台北同遊、第一屆高雄同遊,持續參與遊行籌備至今的智偉、Amy,為我們解密台灣第一場同志遊行怎麼開始的,並回應聽眾提問:同婚過後為什麼還要遊行、遊行打扮一定要這麼特別嗎、參與遊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?
透過2003年的新聞片段,我們回憶當時的新聞媒體如何報導華語世界第一場遊行、路人們說些什麼、當時的主辦人台北市府馬英九市長的致詞。智偉回憶,當時他們只預估300人出席、還備了100個面具,深怕人們不敢曝光。
台北同遊去年參與人數25萬人,已是亞洲最大規模的同志遊行。18年來,他們怎麼一步步鼓勵社會對話,用1天的遊行,讓更多人在其餘的364天愛自己?如何讓社會練習看見差異,讓台灣成為一個不同背景都能安心的家?
為不能上街的人上街,為與我不同的人而行,他們說,這是同志遊行的真正意義。
本集摘要:
● 第一次舉辦遊行的難:面具、媒體、路人說的話
● 「安全」上街的N種方式
● 當遊行遇上反同團體
● 陳菊、馬英九⋯⋯主持人和政治人物同台的內心話
● 為什麼同婚過了還要遊行?
● 從遊行隔天的報紙頭條和跳樓事件看見的事
● 遊行打扮的意義、被放大的裸露和其背後訊息
● 站在公民運動第一線的變裝皇后們
*本集引用新聞資料來源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pHeUNwOvKk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102Uv8
????延伸閱讀:
*【現場圖輯】2019台灣同志大遊行:https://bit.ly/3e4Fh9U
*張家瑋/遊行之外的我們:https://bit.ly/3e7itqf
???? 填問卷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 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 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 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_podcast
#走入泰國學運 被黃之鋒啟蒙的學運領袖、水炮車攻擊現場、校園內的政治社團
41 perc
2. évad 2. rész
本集越洋連線泰國,由《報導者》特約記者周思宇帶我們走入泰國學運。
過去一個多月,他不只在街頭採訪各場大型集會、跟著運動者夜宿,還專訪了受到黃之鋒與台灣啟蒙的學運領袖。這場歷史性的學運因何而起?在緊急狀態與水炮車清場、警方擅自抓捕的情況下,民眾如何透過推特快速反應、持續兩個多月來的抗爭?
這集節目,有學運領袖的故事與專訪幕後,還有思宇在街頭之外看見的運動底蘊:大學政治性社團興起、獨立出版等新時代浪潮,支撐著數千、上萬年輕人一波波湧向街頭,而當他們喊出改革王室的那刻,觸碰了泰國社會最敏感的神經,卻也首次將王室改革議題帶向國會殿堂,讓這場學運擁有了歷史性的意義。
本集摘要:
水炮車清場的那晚
泰國年輕人為什麼生氣?
三大訴求的背後成因
如何用推特作戰
高中生的 #壞學生運動
LGBT運動出身的學運領袖專訪
獨立出版、搞社團:世代覺醒的底蘊
改革王室可能嗎?
#延伸閱讀:看看思宇做過的報導
【專訪泰國學運領袖:無懼15年刑罰,為何他們激進喊出「王室改革」?】:https://bit.ly/3mEchd8
【政治書籍、民主社團遍地開花,「街頭外的學運」啟蒙泰國新世代】:https://bit.ly/2Ht8Khn
????贊助《報導者》:https://bit.ly/3102Tr4
???? 填問卷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 :https://bit.ly/3fyw098
???? 聽眾問卷:https://bit.ly/2S7OXGF
???? 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
走入精神病人的房間,看看她的交換日記、他為什麼活在漫畫裡
59 perc
2. évad 1. rész
#聽他說
快要五十歲的L(化名),描述自己「十八歲就發瘋」,平常自認孔雀王、帶著法器、孔雀毛行走的他,鼓起勇氣透過展覽,讓大家看看「自己的房間」。他為什麼活在漫畫裡?精神病人的房間裡頭有什麼恐懼、什麼想望?他們與我們多麽相同,卻又被什麼樣的圍籬與社會隔開、只剩逐漸萎縮的生活?
一場展覽、一本三年採訪累積而成的書,本集由記者、策展人、社工和精神病人帶你一起走進房間,分享他們在房間裡面看見的「人」、共同的苦,和自己。
來賓:
廖福源/《精神病人的房間》共同策展人、活泉之家主任
張子午/報導者記者、《成為一個新人》作者
本集摘要:
把他們困住的圍籬是什麼:#不定時炸彈、#殺人執照
小燈泡媽媽的採訪,開始理解犯行背後成因
為什麼他們需要活在漫畫裡?生命經驗裡都有共同的苦
漫畫店老闆與精神疾病患者的對話
除了醫療,還需要什麼?「精神疾病是關係的病,人就是他們的輔具」
社區資源缺乏,照護家庭的財務、精神、健康負擔
S1final #SpecialThanksTo 沒有來賓的主持人、不小心走心的季末報告
30 perc
1. évad 13. rész
終於來到S1final。
這集錄了三次,最難錄的一集沒有之一。沒有來賓的主持人,和5,000則回饋中看見的聽眾故事,季末報告好像不小心有點走心。
報導者為什麼要做Podcast?12集之後,這30分鐘的獨白,來自你們給我們的答案。
【該見面了】
「耳機後面有人嗎?」報導者聽友大集合,即刻起開始報名:
10/30(五)台南 https://bit.ly/2I2aq1V
11/08(日)台北 https://bit.ly/36xMUUJ
【接下來呢】
報導者Podcast能做到怎樣?
填問卷告訴我們:https://bit.ly/2S7OXGF
定期定額支持我們:https://bit.ly/3nmAK7a
信箱:podcast@twreporter.org
歡迎下載SoundOn APP收聽:http://www.soundon.fm/download
追蹤《報導者》:
Facebook:報導者
Twitter:tw_repoter_org
IG:TWREPORTER
#中秋特輯 勵志的「早安圖」神秘力量!網路上對話怎麼安全下庄?同事、情侶、家人及政治話題皆適用
43 perc
1. évad 12. rész
幾週前,我們跟大家徵求了群組溝通時面對到的困擾,從一百多人的回覆中,我們發現這遠遠超過了假新聞的範疇,而是數位溝通為各種關係造成的傷害。本集,我們請到「家庭診聊事」、「你今天關心長輩了嗎?」兩大社群創辦人怡君、琪琪,他們從三萬多位使用者的經驗,給予大家「安全下庄」的建議。最實用的一個大概是「小海豹哲學」了,記得先照顧好自己喔。
本集對於以下三情境,細談實用撇步:
A.意見不同時,如何不傷感情的溝通?
B.當衝突發生,如何處理?
C.溝通為彼此造成創傷後能怎麼做?
精華摘要:
中國駭客是這樣被抓到的。聽習近平的「輿論引導產業」、大國間無煙硝的戰爭、你如何變成受害者。
37 perc
1. évad 11. rész
本集,由兩位與多國政府部門、企業合作的TeamT5網路威脅分析師,親自解析替馬英九、宋楚瑜、蔡英文核心幕僚和吳克群等全球重要人士建立240萬筆數據資料庫的中國振華數據公司,背後所代表的中國網路戰。中共和習近平自2008年以來,不停強化牆內的資訊作戰機器,並駛向全球,讓台灣成為「惡意程式」的寶庫,寶島早已是戰場。
37分鐘的節目,你會理解自己如何成為駭客「狙殺攻擊鍊」的受害者,駭客所使用的社交工程庫,為什麼與你的臉書、IG、Gmail相關?最近被抓到的四個中國駭客,又是如何駭進全球上百家企業(包括中油、台灣某大學)?專家們又是怎麼一路從馬來西亞洗錢罪犯,回溯追蹤與中國政府相關的他們?
川普推出的淨網計畫對上習近平的紅色軍企,大國間的資訊戰火下,台灣的人的資料有什麼樣的戰略價值?聽聽,駭客是怎麼抓到你、怎麼被抓到的。
*訪談內容概要:
駭客百百種,如「興趣使然的」17歲青年,駭入推特
振華數據事件:第一次證明中國天網走出國境
紅色血統的大數據國企們
公安部的御用科技公司:軍犬輿論
駭客的「狙殺攻擊鍊」
中國駭走1.4億位美國公民資料
中國如何駭走一台飛機的製造技術
美國與台灣,如何抓中國駭客?
川普的淨網計畫在反什麼?
台灣是全球熱門戰場
我爸爸是鄭南榕,我看了五千頁他的監控檔案。這些是我看見的、我想說的。
61 perc
1. évad 10. rész
#聽她說 《專訪鄭竹梅:在她讀過國家監控檔案之後》
這集,我們聽她談自己的爸爸;談作為台灣人的她,如何看待「鄭南榕」;談她從五千頁檔案裡追尋到的父親身影,以及「認識國家監控」對台灣當代的意義。
作為鄭南榕之女,在大學之前,她其實不願把自己與父母連結。改變,從她誤闖一場紀念鄭南榕音樂會開始。專訪裡她細談,在鄭南榕自焚的雜誌社現場,當時的生活樣貌,解嚴前,那本最長壽的黨外雜誌如何運作?她談父親的菸癮,父親上街抗爭被打如何隱瞞母女。
她談五千頁紀錄他父親的政府監控文件。原來,鄭南榕在一篇投書之後,就成為「國家的敵人」,許多過去以為是秘密的行動,竟都在政府眼皮之下,包括傳真機的型號、辦公室的配置,監控在校園裡、對整個家庭佈下。她提醒,每一個台灣人都該認識「政府監控」,因為「那種掌控,可能是我們父母那一輩都曾經歷過的。」
台灣正在經歷轉型正義、解密檔案的過程,鄭竹梅說:「我們應該更創造對話的機會,」這是她此時願意受訪、分享家庭經驗的原因。
訪談內容概要:
自由時代週刊的故事:一本最長壽、被禁最多次的黨外雜誌
鄭南榕生前推動的四項運動
為什麼走上自焚之路
鄭南榕之女如何想念父親、認識鄭南榕
她為什麼申請查閱國家監控檔案
五千頁監控檔案裡她如何尋找父親身影
她認識的「轉型正義」
除了自焚之外,她希望人們如何記得鄭南榕
LINE群組裡開不了口的關鍵字:假新聞。專訪MyGoPen、假新聞清潔劑創辦人,家人碰到假新聞該怎麼辦?
49 perc
1. évad 9. rész
#專家給你問 我們從聽眾收集了126個關於與家人溝通假新聞時的難題跟困擾,這集,由擁有超過三十萬使用者的闢謠網站MyGoPen、走訪全台270餘場地方宣講的假新聞清潔劑Ivy,直接向各位解惑。他們不只說出給不同年齡層聽眾的具體建議,也從自身經驗出發,分享面對家人,吵架、衝突之後得到的省思。如「打臉的時候要委婉,稱讚的時候要浮誇,溝通的時候要有耐心,保留一個可能自己也會犯錯 。」
節目中他們也大方透露,自己核實假新聞的過程與困難,例如如何找到香港金正恩、泰國金正恩,打破金正恩在彰化吃肉圓的傳言。他們也從台灣各地看到好消息,例如偏鄉山上的叔叔阿姨其實都懂得如何辨識假新聞。我們的許多聽眾也都傳來幾項實用的建議。
如果,你也想替家庭群組融冰,如果你也想找到對的方法關心兒女、親朋好友,這集,讓我們一起闔家收聽,一起承認看見假新聞背後的真議題。
誰在看你的Telegram?專訪《鍵盤戰線》鄺頌晴,中共、港府威脅,她如何資安自救?
33 perc
1. évad 8. rész
#越洋專訪 這集,史諾登、黃之鋒、鄺頌晴的故事,告訴你網路上的每個人,數據如何被偷?警察用哪些方法可以潛進你的手機?街頭上的監視器又能對你做些什麼?香港的運動者被警察羈押之後,靠幾步驟重獲自由?
香港的這一課,包括Telegram該怎麼使用才能避開黑手,白色恐怖如何在社交網站上蔓延,要怎麼用科技自救,才能守住自己說話的權利?正在德國漢堡修讀博士的鄺頌晴,15歲開始爭取香港的言論自由,被稱為「滑鼠娘娘」的她在雨傘運動時靠一支影片向國際發聲,也與黃之鋒一同在去年於德國召開國際記者會。
專訪中,她告訴我們民主自由的第一步,就是數據自主和資訊安全,個資是新的石油,很多經濟發展、商業模式都奠基在此,自由也是。
內容摘要:
1.鄺頌晴從何時發現資安對香港自決的重要?
2.港警如何破解黃之鋒手機?
3.Telegram如何被滲透?該怎麼用才安全?
4.每個人都適用的資安自救法
5.全球:國家力量與人民自由間的數據拔河
6.香港人學到的一課
老闆被你們問到要哭了:《報導者》五週年,創辦人何榮幸、總編輯李雪莉給你問
53 perc
1. évad 7. rész
《報導者》錢真的夠嗎?能活多久?做調查媒體不會被黑道打嗎?募款哪裡來的?金主真的不影響你們的採編嗎?
2020/09/01,《報導者》5歲生日,老闆們全部誠實作答,錄完節目只有一句「我等等來先大哭一場」XD
他們各當了20年、29年的記者,5年前,做一個沒廣告、不盈利、沒有付費牆的媒體,他們為什麼這麼做?
從解嚴前在台大辦雜誌,入社會後推動媒體公共化、創辦台灣記者協會,花了30年想讓新聞為台灣社會公共價值而戰、想讓記者尊嚴一步步提升,但中年創業,現在的他卻每天拜訪有緣人,簡報、鞠躬、吃飯,希望對方捐助款項,贊助《報導者》。
他想達成的是什麼?
《報導者》5年來,從4個捐款人到5千多位,我們又是怎麼一起達成了這麼多的政策影響力、驚豔國際的調查報導,拿下各大新聞獎的肯定?
這是個傻氣的故事,是個天真的野望,是個一群人5年來一步步向前的探險,這集,給你們最完整的答案。
致所有 報導者,生日快樂。
我家被違法BOT、我用10年擋下它:一個村民、一群藝術家,如何催生影響全台的「美麗灣先例」?
66 perc
1. évad 6. rész
#聽他們說 已經17歲的美麗灣開發案,在違法定讞之後,進入關鍵仲裁期,居民想要拆掉沙灘上的違建,讓沙灘重回沙灘;廠商號稱要縣府賠償超過10億,讓台東縣府苦無對策,現任縣長甚至因此與前任縣長黃健庭在Facebook上對槓。
一棟遠在台東的違法飯店開發案,如何逼得蔡英文、馬英九接連表態?為什麼17年來能夠創造影響台灣環評機制至今的判例?第一個公民訴訟勝利、第一次因海岸開發而全國串連的公民運動,是如何因為一個村民、一群看不懂法條的藝術家而起?
這集,由10年前取得證明違法開發公文的記者、知名歌手巴奈、地球公民基金會蔡中岳,和家裡被劃進美麗灣渡假村的當地居民林淑玲,帶你看懂這起讓張惠妹、五月天、李宗盛、張大春都挺身聲援的台灣經典開發案,解析10多年來,一起違法開發案在村子裡掀起的波瀾、在法庭跟環評會中造成的爭議,也解答為什麼已經被判違法的飯店,仍然站在沙灘上,霸佔著綠蠵龜的家?
故事,從關心公共議題就被稱做「暴民」的當時台灣說起。
音樂授權提供:巴奈《原來的樣子》
關於美麗灣度假村開發案:
台灣第一起公民訴訟勝利(詹順貴律師團隊)
台東第一個BOT案
兩次環評有條件通過,皆被法院判無效
廠商切割地號規避環評手法,影響後續環評機制對開發範圍認定
從此BOT案官方指派委員須於環評會中迴避
#記者給你問 政治、人性、資訊戰 從SARS到COVID-19,疫情風暴裡「我們」的變與不變
47 perc
1. évad 5. rész
#給你問 我們從Instagram收集了你的問題,每天看記者會直播看不清的那些,我們的總主筆、資深醫療專業記者楊惠君、記者陳潔,一一回答你。
從除夕至今,參加超過百場記者會的他們看見鏡頭外的什麼?疫情的未來會走向何方?政治、假訊息和國族主義之間,記者如何提供冷靜、公允、正確的訊息?這場連期刊都會不斷修正、連WHO都沒有把握的疫情之戰,《報導者》小小的編輯室如何兼顧即時、深度、未來性和國際性的報導?
《報導者》不僅在台灣第一個確診案例出現前、在疫情指揮中心都尚未成立,就推出病毒相關懶人包,我們也是第一個提出疫情五大挑戰、第一個專訪台灣治癒首例、第一個得到台商包機真實說法的媒體。背後,都仰賴曾經歷SARS的惠君,是什麼樣的經歷讓她面對未知疫情有精準判斷?當時是什麼樣的慘痛經驗,才讓記者、台灣官方如今面對疫情時,能有讓國際稱頌的表現?
#越洋連線 聽見「大抓捕」後的此刻香港與未來,專訪立場姊姊何桂藍
29 perc
1. évad 4. rész
#聽她說 國安法實施後,新一波大抓捕針對黎智英、周庭等人而來,北京要傳達什麼訊息?想達成什麼效果?香港人如何回應?香港反修例運動以來的民主運動參與者,如何看待國安法下的未來發展?
曾為《報導者》撰稿,被稱為立場姊姊的何桂藍,今年29歲,卻已經歷《立場新聞》、《BBC中文網》記者和香港立法會選舉初選候選人等不同身份。曾被催淚彈從後方攻擊、在元朗被白衣人襲擊的她,從政後又遭遇DQ,不同身份轉換間,她看見什麼、找尋什麼?香港一年多來歷經巨變,低谷中她看到什麼轉機?
「謝謝台灣⋯⋯很多香港年輕人透過閱讀台灣歷史,去獲得力量, 」半小時的專訪裡,她談此刻的香港氛圍、時勢脈絡、媒體受脅,以及台灣能做的事、香港能告訴台灣的事。
從ㄎㄧㄤ掉到癱掉:中小學生的「吸氣球危機」,追蹤消失的26萬公斤笑氣
31 perc
1. évad 3. rész
#去現場 這趟調查報導的過程,是暑假你最該知道的事。《報導者》記者陳潔、楊智強,在今年從一瓶鋼瓶開始,揭開讓許多青少年、甚至國小學生上癮、癱瘓、死亡的「笑氣危機」。「沒想到它規模這麼大、取得這麼容易,卻偽裝得這麼無害。」在見過笑氣吸食者、販賣者之後,智強如此作結。
透過數據的比對和第一手採訪,我們發現台灣一年有26萬公斤笑氣不知去向。節目中,記者們分享吸食者、販賣者的告白,以及他們逐漸康復的過程。希望報導讓更多人理解氣球裡藏著對生理、心裡不可逆的危害,也希望吸食者的親友、師長,能用正確的方式,陪伴他們找回不需要上癮物質的生活。
完整專題報導《1年26萬公斤的工業笑氣,如何毒害年輕人?》:https://bit.ly/3g3xatN
安毒幽靈(下)我與那些運毒少年、漁工和死囚們;從招募到圈養,解析藏在你身邊的跨境運毒鏈
37 perc
1. évad 2. rész
#去現場 我們和在印尼監獄的台灣死囚、在台灣被監禁的馬來西亞少年對話,聽見他們踏上運毒之路的背後故事和過程。原來,運毒集團是跨國網絡,對經濟弱勢、社會底層的青年或是中年來說,是個極度危險、有吸引力的陷阱。總編輯李雪莉、記者楊智強分享他們在陷阱裡看見的人,和在第一線與囚犯、青年、家屬互動的幕後感觸。
完整專題《安毒幽靈》報導:https://bit.ly/31cJjaf
安毒幽靈(上):走進毒梟大王家鄉,揭開安毒產銷鏈裡臺灣的世界級地位
30 perc
1. évad 1. rész
#去現場 《報導者》用半年時間、跨三個國家,從東港漁村、印尼監獄、緬甸反抗軍基地,拼起一條跨國安毒生產鏈,製毒師、運毒船、毒梟大老闆,都來自台灣。總編輯李雪莉、記者楊智強分享採訪現場發生的事,和幕後那些沒能寫下的。
完整專題《安毒幽靈》報導:https://bit.ly/31cJjaf
EP00|關於《報導者》這群人、這節目、這實驗
1 perc
1. rész
《The Real Story》由台灣獨立媒體《報導者》所製播,把記者走進的現場、發現的故事、採訪的幕後、遇見的人物,透過訪談、對話、第一人稱敘事帶給你。